想死就是憂鬱症嗎?人生好累、沒有憂鬱症但好想死的解救出路

沒有憂鬱症但想死?憂鬱症在香港十分普遍,無聲無息地侵蝕著人們的內心之餘,亦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。即使有些人尚未被確診為憂鬱症,但他們長期陷入低落的情緒中,甚至產生了對生活的厭倦感,或出現想要結束生命的念頭。那麼,想死是憂鬱症嗎?當你有「人生好累好想死」的想法時,可以如何應對?麥棨諾醫生的醫療團隊接下來將與你一一分析。

什麼是憂鬱症?

憂鬱症,又稱抑鬱症(Depression),是一種常見的情緒及精神問題,影響個人的情感、思維和行為。患有憂鬱症的人通常會持續感到極度的悲傷、無助和絕望,這些情緒可能持續數週甚至數月,並且影響到日常生活。

想死是憂鬱症嗎?先了解憂鬱症的症狀

想死是憂鬱症嗎?其實不一定。雖然偶爾的負面情緒可能是正常的,但如果長期持續或頻繁出現人生好累、好想死的念頭,就有可能是憂鬱症的徵兆。憂鬱症的症狀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:
情感症狀:持續的悲傷、空虛感、對日常活動失去興趣或快樂感、無法感到愉悅;
思維症狀:負面的自我評價、強烈的罪惡感、無法集中注意力、難以做出決定、覺得人生好累好想死、亦認為自己的人生毫無價值、反復出現自殺或傷害自己的想法;
身體症狀:疲勞、精力不足、睡眠問題(例如失眠或過度睡眠)、食欲改變從而導致體重顯著增加或減少、身體不適或疼痛(例如頭痛、胃痛等)並且無明顯生理疾病的原因。

憂鬱症的成因

憂鬱症的原因有很多種,可能包括以下幾個方面:
遺傳因素:如果家族中有憂鬱症的病史,個人患上憂鬱症的風險可能會增加。正如許多精神和心理疾病一樣,憂鬱症也可能具有遺傳性。臨床醫學研究發現,憂鬱症往往會在有家族病史的家庭中出現;
生理因素:大腦中某些神經傳導物質,例如血清素(Serotonin)、去甲腎上腺素(Norepinephrine)和多巴胺(Dopamine)等的失衡都會令人容易患上憂鬱症;
心理因素:性格特質偏向完美主義、過度自責或容易焦慮的人,會更容易誘發憂鬱症;
環境因素:生活中經歷了重大的壓力事件,例如失去親人、離婚、經濟困難等,都有可能導致憂鬱症。

沒有憂鬱症但想死,怎樣才知道自己患上憂鬱症?

「我沒有憂鬱症但想死,為什麼會這樣?」、「我覺得人生好累好想死,是憂鬱症嗎?」其實,我們可以通過觀察一些常見的症狀和行為改變,而判斷自己是否有可能患上憂鬱症。例如以上說明的憂鬱症症狀:持續的悲傷或空虛感、對以前喜愛的活動失去了興趣、體重或食欲改變、疲勞和精力不足、自我價值感低落,反複出現自殺或自殘的想法等。如果你發現自己有上述幾項症狀,並且已經持續兩週或更長的時間,建議尋求專業的精神科醫生或心理學家協助,專業人士會通過會診和評估來確定你是否患有憂鬱症,並提供適當的治療方案。

覺得人生好累好想死的話,如何尋求出路?

沒有憂鬱症但想死?你可以盡量嘗試以下的方法,先讓自己的情況穩定下來:

找信任的人傾訴:與信任的朋友或家人交談,分享你的感受,不要把自己困在孤獨中。即使只是傾訴,也能帶來情感上的釋放和支持;
參加心理健康支持小組:參加小組的活動可以與有相似經歷的人進行交流,能夠減少孤獨感,並獲得寶貴的建議;
接觸大自然:大自然能夠幫助你重拾平靜,讓你從壓抑的環境中解脫;

如果嘗試過以上的方法,但仍然感到強烈的絕望,或者經常萌生想死的念頭的話,應該立即採取行動,尋求專業的精神科醫生協助。精神科醫生可以幫助你理解這些感覺的來源,並找到應對它們的方案。精神科醫生會處方治療憂鬱症的精神科藥物,例如樂思保(Lexapro)、左洛復(Zoloft)和倍思樂(Pristiq)等,以及安排定期覆診和會面等等。

麥棨諾醫生的專業醫療團隊

「想死是憂鬱症嗎?」綜合以上說法,我們已知想死不一定是憂鬱症,但即使你沒有憂鬱症,但好想死、人生好累、生存沒有意義等想法持續在你腦海出現的話,你仍須多加留意自己的身心狀況。你可以每天寫下幾件值得感激的事情,能夠幫助你重新看到生活中的美好。強烈的負面情緒往往會讓人誤以為它們永遠不會消失,所以要不時提醒自己,情緒是會隨時間而過去的。

如果受到各種情緒或精神問題困擾,歡迎諮詢麥棨諾醫生(Dr Greg Mak)及其專業醫療團隊,攜手與你面對難關。請記住,就算人生有多困難,都要努力保持希望。

想死就是憂鬱症嗎?人生好累、沒有憂鬱症但好想死的解救出路
Scroll to top